[汽車之家 深評] 如果從2010年私人購車補貼試點開始算起,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已經持續(xù)了九年了,這九年,在純電驅動主戰(zhàn)略指引下,純電動拿到了大量的補貼資金,市場也形成了純電動壓倒插電式混動的格局。然而,2020年補貼取消后,技術進展并不樂觀的純電動,是否會被插電式混動逆襲?車企是否該及時調整技術路線?新造車勢力會不會出現(xiàn)很大的生存危機?
●《深評問道》是什么?
《深評問道》是汽車之家首個面向行業(yè)端用戶打造的節(jié)目,特約汽車行業(yè)資深從業(yè)者執(zhí)筆,獨家解析/揭秘行業(yè)大事件。除了熱鬧表象,我們更想向您呈現(xiàn)對事物本質、因果以及未來可能性的探究和思考。
本期行業(yè)評論員——智電汽車專家團,由一群擁有汽車專業(yè)碩、博士學歷,十年以上汽車產業(yè)工作經驗,分布在高校、汽車行業(yè)協(xié)會、零部件公司、主機廠、咨詢公司等不同產業(yè)環(huán)節(jié)鏈條上的資深人士組建。在汽車產業(yè)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升級之際,向更多的人分享汽車產業(yè)的新科技。
本文作者:胡玉峰,先后從事汽車電控開發(fā)、整車試驗、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咨詢等工作,曾參與國家863重大項目、工信部“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國工程院“汽車強國戰(zhàn)略”等10余項重大研究/行動,擅長汽車產業(yè)評論分析與政策解析。
本期精華導讀
★大國競爭是純電驅動主戰(zhàn)略出爐的根本原因。
★2010年-2020年期間,財政補貼左右了市場格局,純電一家獨大,然而并不真實。
★由于技術進展不利,2020年后純電動的市場份額存在下挫可能性。
★除非采取“抽水”等政策措施,否則積分救不了純電動。
★“一條腿”走路的車企要小心了,而資質的“畫圈”也限制了新造車勢力的技術路徑。
離2020年還剩一年多了,純電動(EV)和插電式混動(PHEV)的市場格局也到了可以分析分析的時候了。眾所周知,當前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格局非常明顯,純電動完全是壓倒性的存在,插電式混動完全是曲縫中求生存,這種局面放眼全球也不多見。
一、市場格局由純電驅動主戰(zhàn)略決定
2010年,我國對北京、上海等城市私人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給予了補貼試點工作,此后補貼范圍逐漸擴大到全國。2012年3月,科技部“十二五”《電動汽車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首次提出了“純電驅動”主戰(zhàn)略,純電動的市場主導地位被確立!
非常直觀的是,購車補貼標準迅速朝純電動車型大幅傾斜。2009-2012年的補貼標準里,插電式混動最高還可以拿到5萬元/輛的國補資金,與純電動的6萬元/輛相差無幾。2013年,插電式混動被降格,只能拿到3.5萬元/輛,純電動仍然為6萬元/輛。
2009年公共服務用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示范推廣補助標準(單位:萬元/輛) | |||||
節(jié)能與新能源 汽車類型 | 節(jié)油率 | 最大電功率比 | |||
BSG車型 | 10%-20% | 20%-30% | 30%-100% | ||
混合動力汽車 | 5%-10% | 0.4 | —— | —— | —— |
10%-20% | 2.8 | 3.2 | —— | ||
20%-30% | —— | 3.2 | 3.6 | 4.2 | |
30%-40% | —— | —— | 4.2 | 4.5 | |
40%以上 | —— | —— | —— | 5.0 | |
純電動汽車 | 100% | —— | —— | —— | 6.0 |
燃料電池車 | 100% | —— | —— | —— | 25.0 |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插電式混動補貼開始連續(xù)上演降價戲,一路跌停板到了如今的2.2萬元,而純電動最高還是能拿到5萬元的基準國補。雖然同一車型,純電動成本相對高,但這并不能成為兩者補貼差價大幅變化的理由。
真正的原因,是大國競爭下的技術路線選擇。在日本選擇了普混向燃料電池發(fā)展、歐洲選擇了插電式混動和48V系統(tǒng)的情況下,中國必須要找到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技術路線,防止技術空心化,再演過去30年傳統(tǒng)車依賴外資核心零部件的悲劇。
二、純電動技術成熟了嗎?
補貼的本質不是為了多賣幾臺車,其核心要義還是在于培育自主可控、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核心零部件產業(yè)。而核心的三電領域技術實力,又反過來決定了2020年補貼取消后的市場表現(xiàn)。
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說我們在2012年的時候談2020年的事情還為時尚早、無法判斷,那現(xiàn)在就到了展望純電動的核心技術水平的時候了。
在補貼退坡后,決定純電動還能否維持此前的高占比態(tài)勢,主要取決于以下三個技術要點:一是續(xù)航里程;二是綜合成本;三是充電速度。
筆者判斷,2020年平均續(xù)航里程難破500km大關。雖然現(xiàn)在車企推出了不少400km+產品,但對于市場而言,當前主體仍然是300km內的產品,即便補貼調整、微型車銷量縮減后,小型車及緊湊型車仍然會在300-400km。從近年發(fā)展情況看,2019年中平均值能突破400km,2020年最多達到450km。
也就是說,與傳統(tǒng)車加滿一箱油動輒能跑600、700km以及插電式混動能跑800km以上相比,2020年純電動的續(xù)航劣勢還是很明顯,消費者依然會有續(xù)航焦慮。
第二個,成本上來看2020年能接近1元/度電。再大膽點猜測,今年的成本是1.5元左右,明年能降到1.3元,2020年預計是1.1元,當然好產品肯定不止這個價。就按1.1元來算,整個電池包的成本將鐵定會在5萬元以上(緊湊型車,考慮能量密度提升因素和制造環(huán)節(jié)),加上BMS、電機及控制器等一套算下來,成本輕松超過6萬元。
這里面就要談到插電式混動成本了,目前這個價格是在4萬元,電池容量一般在11度電左右,整個系統(tǒng)的成本有機會降到3.5萬元以內。
OK,這里面就要談到補貼取消的情況了,現(xiàn)在400km+的緊湊型純電動是5萬+2.5萬的國補和地補,緊湊型插電式混動是2.2+1.1萬,兩者之間能夠差出4萬多元。2020年后補貼取消,兩者就要比劃一下了。
雙積分能平衡掉價差嗎?在筆者看來很難。正常交易下,2020年后的積分價格很難超過5000元(現(xiàn)在的價格僅僅是幾百元一分,19年預計1000-2000元),一輛400km+的緊湊型純電動約能拿到5.6個積分,按4000元樂觀算,也就2.3萬元左右;但是插電式混動反而能拿到0.8萬元,兩者價差縮小到了1.5萬元。在與整車成本一對比(6萬元對3.5萬元),還差至少1萬元。
『吉利帝豪PHEV』
也就是說,在雙積分不能全部接檔補貼效果時,插電式混動的成本優(yōu)勢會顯現(xiàn)。舉個簡單的例子,2018年,帝豪EV350和帝豪PHEV補貼后的售價分別是12.58萬元和12.98萬元,兩者價差僅僅為0.4萬元,PHEV是高于EV的,但2020年后兩者就可能要反過來,PHEV要低于EV。
第三個,充電速度達不到隨充隨走。筆者始終認為,讓消費者產生續(xù)航焦慮的,并不是續(xù)航里程本身,也不是充電站分布密度,而是充電速度。當前純電動最快的80%充電時間在30分鐘左右,一年多以后也撐死能達到20分鐘。這對于消費者而言,肯定是不會有安全感的,也沒耐心等候。
寧德時代乘用車動力電池產品充電情況 | ||||||
容量 | 材料 | 標稱電壓 | 工作電壓范圍 | 工作溫度范圍 | 最大充電倍率 | 最大放電倍率 |
10Ah | 三元 | 3.6V | 2.7V—4V | -30~55℃ | / | / |
37Ah | 三元 | 3.65V | 2.8V—4.2V | -30~55℃ | 1C | 3C |
72Ah | 三元 | 3.65V | 2.8V—4.2V | -30~55℃ | 1.5C | 2C |
153Ah | 三元 | 3.7V | 2.8V—4.3V | -30~55℃ | 1C | 2C |
43Ah快充 | 三元 | 3.66V | 2.8V—4.25V | -30~55℃ | 4C | 4C |
以寧德時代為例,目前其乘用車動力電池產品最快能達到4C,即便做到5C,對于一輛緊湊型純電動而言,充電時間也將在20分鐘左右,這會讓消費者認為,充電是一件必須預留時間去做的正事,而不是像燃油車或插混一樣,加油只是順路的事。 |
舉個例子,大多數(shù)人使用燃油車都不會一次加滿油,多是200元左右,約能跑300-400km,還沒有一些高性能的純電動續(xù)航里程長,沒有續(xù)航焦慮的本質原因是,他們并非能在幾公里內找到加油站(某些核心區(qū)域還趕不上充電樁分布密度),但他們卻可以在3分鐘內完成加油、繼續(xù)撒歡上路。
所以,從成本上來看,純電動想在2020年補貼退坡后繼續(xù)對插電式混動形成壓制已經很困難,從續(xù)航和充電速度上來看又比不上插電式混動,那么消費者會選擇誰呢?
三、插電式混動能否逆襲?
當然,對于如此重大的事情,行業(yè)管理部門的思維就非常重要,政策設計和引領必須考慮。
首先,保不保純電動?當然要保!這是涉及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的事情,不可能朝令夕改,在氫燃料電池應用尚遠的情形下,純電動還得繼續(xù)擔綱主力。
第二個,怎么保?在筆者看來,加大純電動的優(yōu)勢是很大可能性的,這里面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正向增加純電動優(yōu)勢,一種是反向削弱插電式混動的優(yōu)勢。對于前者,管理層可能會考慮對積分池進行抽水處理,讓積分價格提升,從而提高價差;對于后者,管理層可能會考慮逐步取消插電式混動的購置稅減免,而路權這個估計會顧忌影響而保留。
第三個,可能性大不大?這要取決于保純電動的決心有多大,如果份額斷崖式下滑乃至“破發(fā)”,政策一定會接二連三的出臺;如果是小幅下滑,政策則會相對安穩(wěn)。以筆者的判斷:50對50。
四、車企怎么辦?
其實,不光是插電式混動,包括增程式、普混(HEV)、48V系統(tǒng)都可能在2020年補貼取消后完成爆發(fā)。這種情形下,此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管是主觀還是被動而單腿走路的車企,就比較危險了。
中國車企技術儲備情況 | ||||
中國車企 | 傳統(tǒng)(48V) | 純電動 | 插混(含增程式) | 普通混動 |
上汽 | √ | √ | √ | × |
一汽 | √ | √ | √ | × |
東風 | × | √ | √ | √ |
長安 | √ | √ | √ | √(科力遠) |
廣汽 | √ | √ | √ | × |
北汽 | √ | √ | × | × |
奇瑞 | √ | √ | √ | √ |
吉利 | √ | √ | √ | √ |
華晨 | × | √ | √ | √ |
江淮 | √ | √ | √ | × |
比亞迪 | √ | √ | √ | × |
長城 | √ | √ | √ | × |
制表:汽車之家行業(yè)評論員 |
這里面,最危險的就是怒砍燃油車、拳打插電式混動、腳踢普混的北汽自主,絕對押寶純電動,將使得其未來發(fā)展充滿了危機。
與北汽相似的是,還有一眾新造車勢力。對于它們而言,比北汽更慘的是不具備傳統(tǒng)燃油車和插電式混動造車資質、不具備傳統(tǒng)燃油車和插電式混動造車能力,當然,這與傳統(tǒng)燃油車和插電式混動技術難度遠高于純電動有很大關系。但不管怎么樣,這一眾車企很可能在寒冬來臨時,找不到轉移的陣地。
那么對于傳統(tǒng)造車勢力而言,還剩下1年多的時間,一輛插電式混動從研發(fā)到銷售少說也要4、5年,現(xiàn)在想要補全產品技術路線是不是沒有希望了?
當然不是!自己沒有,就買嘛,嫌產品貴,咱們就入股嘛!例如我們還有這樣的優(yōu)質標的物——科力遠。作為一家已經洗清了很多吉利元素的零部件企業(yè),它不僅擁有成熟的HEV系統(tǒng),還擁有可快速適應整車匹配的PHEV系統(tǒng)。
那么問題來了,新造車勢力能買嗎?抱歉,發(fā)改委最新的投資管理規(guī)定即將出臺,由于插電式混動已經被歸類于傳統(tǒng)車一類,所以即使想要新建插電式混動產能,新造車企業(yè)也沒辦法獲得資質。如果到最后發(fā)現(xiàn),新造車企業(yè)在純電動路線上努力了半天,但天下還是那個天下,坐在上面位置的,還是那些傳統(tǒng)車企老面孔。豈不是戲。浚ㄎ/汽車之家行業(yè)評論員 智電汽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