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原創(chuàng)試駕] 佛系代步好選擇,上一次測試現(xiàn)款的東風日產天籟(傳送門),同事給那款全系關注度最高的天籟2.0L XL 舒適版來了個這樣的總結評價,相信這也是大多數(shù)人對天籟的最深印象。不過在一個追求高速發(fā)展的社會里,佛系這個詞似乎就意味著跟不上潮流,于是中期改款的天籟就把告別佛系人設作為首要任務,怎樣告別佛系人設?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從外形下手。
先劃重點,8月31日,中期改款的國產天籟在東風日產襄陽工廠生產車間正式駛下生產線,正式的上市時間也有了,就是9月29日,在2022天津車展。所以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后不久,你們家附近的4S店應該就有展車到店了,大家可以和實車面對面感受下。
這一代的天籟(第七代車型)是在2018年上市,掐指一算,也確實到了該中期改款的時間了。在6月份的時候,日產北美就率先公布了中期改款的北美版天籟,也就是Altima的官圖,從官圖來看,那臺車變化不算特別大。本來以為國產的中期改款天籟也會是同樣的套路,不會有什么驚喜。沒想到的是國產的中期改款天籟自己走了一條新路,變化可明顯了,廠家甚至把它命名為準八代天籟。
廠家能把新車叫準八代天籟還是有底氣的,看看車頭的變化你就知道了。別看輪廓還是那個輪廓,設計也還是那套V-Motion設計語言,但整個中網(wǎng)增加了更多橫向元素,與格柵內部輻條相對應,而且還是醒目的鍍鉻,進一步拉伸該車的橫向線條沖擊力。
新款天籟的車頭設計確實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但設計風格上感覺有點隨大流,和北美版車型的運動化方向相比,走的已經(jīng)是完全相反的兩條路了,北美版車型看著雖然不起眼,但起碼有自己風格。國產版新款天籟,高調是夠高調了,就是缺少點個性。但似乎這也是天籟必然的選擇,畢竟它在國內市場的地盤也是偏成熟穩(wěn)重的那一陣營,專車形象已經(jīng)深入民心,設計路線只能往這個方向去討好大家,這對天籟來說才是正確的一步。
LED大燈內部的設計有變化那是肯定的,燈光效果足夠好看,越長就要越精致。不過從實拍車來看,車頭現(xiàn)在取消了前霧燈,不知道其它的中低配車型會不會也是這樣操作。
尺寸方面,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906/1850/1447mm,軸距為2825mm。數(shù)據(jù)上和現(xiàn)款天籟相比可以說是基本沒變,就是車頭設計的變化讓整車長度漲了5mm。
來到尾部,其最明顯的變化在于尾燈組內部造型,看上去非?。同時,新車的ALTIMA標識由現(xiàn)款右下角移至兩側尾燈組中央,怎么樣,這種玩法是不是有點熟悉?但顯然設計師摸透了大部分人的喜好,這個小細節(jié)能帶來足夠霸氣的效果,就說你們喜不喜歡吧?
試駕車裝備的19英寸輪圈挺好看,設計上比現(xiàn)款天籟頂配的19英寸輪圈更加密集,很好地突出了力量感,視覺沖擊力更強。就像剛剛說的,現(xiàn)款天籟只有頂配才裝備19英寸輪圈,其它車型大部分都只是上17英寸輪圈,最低配更是來個16英寸輪圈,對比起來看的話,氣勢上差太多了。希望來到新款,廠家可以給更多的車型上大輪圈,如果能在中高配上看到19英寸輪圈就更棒了。
● 內飾:細節(jié)新鮮感多
內飾部分要認真聽了,因為單看設計的話,確實好像沒有什么變化,還是來看看官方的介紹吧,這樣才能把那些變化揪出來聊,畢竟這些變化主要都是在細節(jié)上的。
首先是新增的棕色內飾,這對于提升整個內飾豪華氛圍的幫助還是很明顯的,然后就是門板的刺繡和座椅上的全新打孔圖案,接下來這個就是驚喜了,擋把前方的儲物格現(xiàn)在支持無線充電了,不過這估計也會是中高配車型專屬的配置。
內飾變化方面,最有存在感的就是這個12.3英寸的中控大屏,屏幕變大就是霸道,你很難不注意到它。功能上也不會差,因為系統(tǒng)用的是NISSAN Connect超智聯(lián)2.0 Plus,這已經(jīng)成了日產新車的標配,功能挺齊全,連行車記錄儀都有,它的對手大部分都沒有這個配置。
語音系統(tǒng)的表現(xiàn)放在對手當中算是主流水平,發(fā)揮還可以,但還可以再聰明一點,例如你不能在對話過程中改變心意,一定要按照語音系統(tǒng)給出的問題回答。另外語音系統(tǒng)如果可以把車窗升降也控制了就更棒了,現(xiàn)在只能控制天窗開關。
新增的還有64色氛圍燈,玩法很多,可以跟音樂等功能聯(lián)動,提供不少模式,感覺有點花哨,但它的大部分對手確實沒有這些可玩。
還有個小細節(jié),新款天籟全車的USB接口數(shù)量沒變,還是前后各兩個 ,不過現(xiàn)在全部都換成Type-C接口,反而現(xiàn)款是一半Type-C一半Type-A,感覺現(xiàn)款的這種布置更實用一些,能選擇總比沒選擇要強。
最后就是底牌也是王牌了,大沙發(fā),主駕座椅升級到了12向電動調節(jié),這是因為現(xiàn)款天籟的2向電動腰托來到改款之后就升級成4向調節(jié)了,座椅功能也非常到位,加熱、通風、按摩和記憶都有,配置拉滿,舒適性又有優(yōu)勢,很難挑剔什么了。
空間部分,這里就是完全沒變了,大家想了解的話可以回顧我們之前的測試文章(傳送門)。
● 操控:一切照舊
雖然新車的配置表還沒拿到,但從目前掌握的信息可以肯定,新款天籟的動力配置和整個陣容都沒有變化,全系提供兩款動力,就是熟悉的2.0自吸和2.0T渦輪增壓,變速箱不用多想,CVT已經(jīng)是他們家坐穩(wěn)的主力了。
既然動力部分沒變化,那可以先給大家打預防針了,后面的試駕感受也不會出來什么新花樣。沒有新花樣,但熟悉的激情還是能讓大家興奮起來的,剛好今天的試駕車全是2.0T車型,可以想象一腳油門下去,場面怎么樣都會火熱起來。
新車的輸出數(shù)據(jù)和現(xiàn)款2.0T車型一樣,最大功率243馬力,最大扭矩371!っ,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臺2.0T發(fā)動機了,它是全球首款量產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發(fā)動機,來頭不小。這里多聊個小插曲,這臺發(fā)動機2018年剛在天籟上面出道的時候,它可是背著252馬力,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243馬力了,雖然輸出數(shù)據(jù)放在對手當中還算很有競爭力,但看它逐漸收起鋒芒還是有點不甘心。
對于這臺搭載2.0T發(fā)動機的天籟來說,它絕對是拿了一手好牌,不過把它開起來的話,它的動力輸出表現(xiàn)倒不會讓人感覺它在擺姿態(tài),起步很舒服,動力輸出響應可以用親切來形容,比起反手就是重拳出擊的莽撞發(fā)力,它更在意順滑,夠輕快,但絕不狂妄。
再說個直觀的數(shù)據(jù),現(xiàn)款2.0T車型我們測過,0-100km/h加速時間7.2秒,和它的燃油對手在同一水平上,優(yōu)勢不算很突出。上面也說了,前段它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順滑,這當然很能給人好感,但不要以為接下來的劇情就要步向無聊了,高潮馬上登場,中后段的表現(xiàn)仍然生猛,這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后勁,在高速路上超車,它一直在給你傳遞還能繼續(xù)解決戰(zhàn)斗的信號。
CVT變速箱能夠保證它日常駕駛時的平順性,尤其作為一輛家用轎車這點更為重要,更不要說天籟在很多城市是作為中高級營運車輛,平順性的優(yōu)先級應該高于加速能力了。
提一下懸架結構,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配置在同價位的對手里面可以說是主流中的主流了,還是聊懸架的實際表現(xiàn)更有意思。首先懸架的調校風格是偏舒適的,感覺比較軟,但從濾振表現(xiàn)來看,它還是保留了不錯的韌性,何況要是遇上更大的沖擊,還有能靠舒適性表現(xiàn)的出色座椅幫忙擋一擋,因此懸架也不需要一味地軟,這就造就了這臺天籟軟硬適中的懸架調校風味。
軟硬適中給了大家不錯的第一印象,但濾振的效果就不那么美好了,走在連續(xù)的破損路面上,在車里會感覺到懸架的小動作有點多,濾振不夠干脆,甚至會讓人感覺有點松散,整體表現(xiàn)出來的厚重感遠沒有對手到位。
最后要提一下隔音表現(xiàn),雙層隔音玻璃+主動降噪的配置很能打,實際效果確實不錯,之前實測,不管是數(shù)據(jù)還是同事的感受,得分都挺高。
● 總結:
這是一次切中要害的中期改款嗎?從目前來看確實是的,新款天籟的外觀變化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而且變化的方向對了,它沒有選擇和美版Altima一樣走酷黑運動風,因為這樣很難被大家注意到。新款天籟的外觀設計還是走成熟路線,這很對天籟的主流消費群體口味,方向沒有錯,一個更高調更氣派的前臉能加深大家對天籟的豪華印象。
對于天籟來說,搭載2.0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車型才是市場主力,在對手都往混動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的今天,靠2.0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車型單打獨斗的天籟肯定會有點力不從心。接下來如果新款天籟也能上混動車型,那么這次改款就真的像廠家說的那樣,是準八代車型沒跑了。(圖/文/攝影 汽車之家 王子平)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